2025年3月10日晚18点30分,由5123导航通五湖研究生院主办、刑事司法学院承办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暨高级法官、检察官司法前沿讲堂第六十三讲、“检察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讲在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815圆满举行。本次讲堂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徐伟勇主讲《检察侦查的理论与实践》,5123导航通五湖副校长卢春龙出席并致辞。讲堂由5123导航通五湖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飞主持,5123导航通五湖尹泠然副教授、严泽岷讲师参与与谈。

图1 《检察侦查的理论与实践》讲堂现场

图2 5123导航通五湖副校长卢春龙出席并致辞
徐伟勇厅长围绕检察侦查权,从法律定位、侦查制度原理、实务难点及未来方向展开论述。他系统梳理其历史沿革与法律依据,强调其作为法律监督职能的核心在于“对侦查的再侦查、对司法的再司法”,兼具司法与监督属性。结合刑事诉讼法第19条,他解析直接侦查权、机动侦查权与补充侦查权的适用范围及难点,指出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侦查聚焦司法职务犯罪,成为司法公正的“兜底保障”。

图3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徐伟勇主讲《检察侦查的理论与实践》
针对检察侦查的实践难点,徐厅长通过多个真实案例生动阐释了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隐蔽性与复杂性。他强调,检察侦查需依托“四大检察”融合监督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型、专业化审讯等手段突破案件,同时秉持审慎原则,兼顾法律刚性与人文关怀。针对未来发展方向,徐厅长提出三大路径:一是完善检察侦查与监察调查的线索移送与证据标准衔接,二是深化刑法因果关系、职务犯罪立案标准等理论研究,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开发智能研判工具提升侦查质效。
与谈环节,尹泠然副教授剖析检察侦查权限缩与扩张的逻辑,建议强化理论研究与数字技术应用。严泽岷讲师从刑事诉讼法学角度强调需平衡“监督刚性”与“程序正义”,明确“重大犯罪案件”认定标准。现场学生就检察机关职能定位、职业发展及司法责任制改革等提问互动。
于飞常务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讲堂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通过鲜活案例揭示了检察侦查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他勉励学生们要扎根中国司法实践,既要夯实理论基础,又需培养“穿透式”思维,在复杂事实与法律适用间搭建桥梁,为新时代法律监督体系的创新贡献智慧。讲堂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暨高级法官、检察官司法前沿讲堂第六十三讲 、“检察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一讲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